我可以!
“目前学校正在准备防疫物资,急需志愿者帮忙配合装袋。能去的同学直接扫码入群,到即上岗!”
“我可以~”
“我也可以!”
“需要我们做什么?”
随着手机一次次震动,一个刚刚拉起来的志愿服务微信群在两个小时内便集结了200余名学生志愿者。
坚守
“那天,我们的微信步数人均达到了25000步以上。”
“印象最深刻的是从下午5点到晚上10点前后五个多小时,很多志愿者连厕所都没顾上去,坚守岗位,努力减少同学们排队的时长,并耐心地回答每一位同学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李康信清晰地记得面对高峰期检测,现场引导志愿者们在综体外忙前奔后,快速协调各通道人数。
“那天,我们的微信步数人均达到了25000步以上。”对于李康信而言,这是他真正从行动上感受到了“共克时艰”的含义。
为了实时优化核酸检测方案,志愿者们在工作中形成了即时反馈机制。核酸检测各个点位的志愿者负责人每半个小时就会向志愿中心微信群上传排队照片,并汇报通道数量、排队人数等,及时做好协调,让大家在高峰期也能尽快完成核酸。
为了减少混采阳性对于不同宿舍楼之间的影响,学校实行了按宿舍楼宇固定分道次检测。这样调整后,志愿者们首先考虑到同学们可能会不熟悉新的道次安排,于是立即制作了指引明信片,在入口处发放。明信片的正面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参与过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5600多位同学的姓名组成的海报,背面是最新的检测道次安排。“希望除了实用性,更能兼具一份纪念意义。”
作为疫情防控的核心工作和必要手段,核酸检测工作任务重、调整多、变化大。但无论是种种突然出现的困难,还是越来越冷的天气,都丝毫没有磨灭志愿者们的热情和责任感。11月21日至12月4日,共有326名志愿者服务保障了84场校内核酸检测。
接力
“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冲锋在前。”
“吃的喝的小零食太周到了,虽然只是隔了一上午而已~”11月28日,同学们的朋友圈里刷屏了来自学校的“慰问品”,“感谢学校的早餐和零食大礼包,辛苦志愿者们。”这背后,是学校第一时间启动发放临时防疫物资,80余位志愿者在4小时内接力,分装完成了7000余份大礼包。
28日早晨7点多,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服务总队收到了紧急招募志愿者协助观畴园超市分装物资的通知。还有一些同学则是在朋友圈看到招募通知“扫码入群,到即上岗”。由于服务时间较早,清华园里起得最早的一批同学——国旗仪仗队、晨跑队的队员们在升完旗、跑完步后,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接过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棒。
“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冲锋在前。”国旗仪仗队的前任队长李润凤同学回忆起当天的场景,“把招募信息转发到群里两三分钟后,就看到仪仗队的同学们陆续进群,纷纷赶到现场。”因为这次志愿服务,许久不见的新老队员们又一次相聚在一起。
从一开始要求的20个人,到每个时段最少45个人,同学们响应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群里集结了200余位同学。
有的同学还没吃早饭就跑过来,有的同学是抽出上课前的间隙来帮忙,群里暂时没到现场的同学也在不断询问着是否还缺人手。大家迅速形成一条流水线作业,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当有需要去上课的同学离开时,群里立马有人接应替补上来。团结与友爱,是此刻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次工作后,校团委志愿中心的辅导员与骨干们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排班制度,保证每天有两位辅导员从早晨5点起电话可以随时接通、从7点起可以随时调动,做好及时响应紧急任务的人员保障。
助力
“甚至有同学连续一周报名了早上5点场次的工作。”
“祝返乡的同学们一路平安💗5:00工作的‘红马甲’们辛苦了!”这是一条寒冷和温暖交汇的朋友圈。学校的师生们纷纷为每天最早上岗的返乡送站志愿者们点赞。
根据疫情形势,部分同学选择提前返乡,在家继续开展线上学习。学校设置了8条送站路线、38个班次,为同学们的返乡路程保驾护航。
11月29日,北京迎来了断崖式的降温。这一天也是送站专线志愿者们的上岗第一天。
零下8摄氏度的天气里,手里的暖宝宝难以生热。同学们穿上最厚的衣服,按时到达了自己的岗位。黑夜里,寒冬中,他们负责查验信息、为同学送上N95口罩和返乡温馨提示等,助力同学们安全离开。
校团委志愿中心辅导员任艺莎表示,“早上5:30-6:00的这一班次是志愿者需求量最大、天气最冷的一班。起初还担心招不到足够的志愿者,没想到报名的推送发出去后,同学们响应非常积极,甚至有同学连续一周报名了早上5点场次的工作。”
专线开放第一周共计233名志愿者上岗,累计服务时长521.5小时。其中,水利系硕士21班全体同学连续三天承包了同一时段的送站服务,自动化系王与时、未央书院凌健凯两位同学分别报名了7次送站志愿服务......每一份井然有序背后,是志愿者们的全情投入与全心付出。
守护
“我们不仅是在保护可能暴露在风险中的那群人,也是在守护清华园的平安。”
早上6点起保证待命状态,一有任务立即响应,工作最忙时需要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这是负责流调的老师与志愿者们的日常。
从学期初开始,学校便组织招募24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成立了清华大学流调储备志愿队伍,为校内突发疫情流调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近期,最早凌晨4点多,最晚早晨6-7点,学校会收到核酸是否有异常的信息。每当有流调任务时,接受过流调培训的骨干志愿者会纷纷响应。由卫健学院罗思童老师课题组和卫健学院骨干指导开展工作并派单,志愿者负责一一与涉及风险的同学联系,努力做好最快速度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的一环。
其中,为先书院大一年级本科生贺朵是年龄最小的核心骨干成员。“起先,我是出于好奇报名了这项工作,流调的过程远比我想象的难多了。工作中常有紧急情况突发,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断也是常态。”然而,每当她听见电话另一头的声音,有跟她一样的本科生、有博士生学长学姐、也有后勤和技术工作人员,“电话那端是每一个真真切切的人,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我们不仅是在保护可能暴露在风险中的那群人,也是在守护清华园的平安,捍卫心灵所属的家园。”
11月28日以来
清华园中共有655名学生志愿者
累计完成1973.5小时志愿服务
一句“我可以!”
从零下8度的凌晨
到北风凛冽的深夜
从我们看得见的
同学们身边
到看不见的
电脑屏幕后面
你们克服种种困难
努力做好校园正常运转的齿轮中
一个个微小却重要的环节
2022年12月5日
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
我们想借此
向清华园里的志愿者们道一声感谢
谢谢你们每一次的积极响应
谢谢你们每一次的挺身而出
谢谢你们每一次的执着坚守
有你们的冬天
充满了阳光和温暖
●
●
●
素材来源|校团委志愿中心
撰文&排版|安妮
编辑|苑洁
★
精
彩
回
顾
★
▲你潜心努力的每天,都生长着意义
▲全球第五,全国高校领先!
▲过80岁生日,一个都不能少!
▲祝贺!
你“在看”我吗